六大类供给模式初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创新发展丨市相

财经网 2024/02/23
导语

政策倾斜、模式初现、主体多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破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约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较2022年末的19.8%增加1.3个百分点。显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持续加剧,这也使得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多,因此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持续致力于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以助推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但对于中国老年人来说,家始终是颐养天年的理想居住空间。

据中指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有3.3亿60岁以上老年人以居家养老方式度过晚年。此外,据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调查发现,2023年北京99%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相较于2008年提出“9064”服务模式,养老格局已经发生变化。

可以看出,作为养老的主流模式,居家养老成为当前养老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此如何让老年人在家中安全养老、舒心养老,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当前居家养老发展现状如何?相关利好政策有哪些?哪些企业拥有布局优势?财经新康养将进行详细解读。

动态平衡下,社区居家养老融合式发展

在此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清楚养老模式有哪些?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需求是动态发展的,而养老模式也是随着需求的改变在持续发生变化。

从区域上来划分,养老包含城市养老和乡村养老。从服务场所和服务来源的双重标准来区分,则包含家庭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四种类型的养老模式。(引自“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中文期刊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陈伟涛副教授发布的关于养老概念比较研究一文”)

1

2

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逐渐消失,同时多数老年人缺少消费意愿,不愿意入住机构养老院,因此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成为发展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本身便有很多共同之处,叠加社区养老面临盈利难、闲置率高等困境,因此随着发展演变,传统的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概念,在实践中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并融合发展产生了“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新概念。“社区养老本质上还是居家养老。”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在2023年也曾对媒体表示。

据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保留了传统在家养老的形式,把社区、家庭和社会资源统筹到一起,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

事实上,不论是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居家养老,都是基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服务能力不足而作出的选择,是养老服务市场持续发生变化的体现。

业内人士指出,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是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倾斜进展明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完善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政策也在完善。2001年起,民政部便在全国开展以建设社区老年人设施为内容的“星光计划”工程,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此后,中央层面和各省市也持续落实推进。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家先后从体系建设、补贴政策、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而地方省市也不断加强服务保障、提供经济补贴等落实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

据《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2021》,2013-2021年,我国总共发布了334项养老政策。其中,养老照顾服务、老年社会保障政策数量最多。在养老照顾服务上,政策大力支持“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居家养老占比90%以上。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也表示,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顺应老年人愿望、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民政部大力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23年3季度,全国共有35.9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08.5万张社区养老床位,已有392个县(市、区)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下一步,民政部将进一步增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如期完成“十四五”期间建成500个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目标。

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六类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尽管政策持续完善,但当前我国养老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标准不明确,盈利模式亟待探索。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亦没有形成相互依托、互相推进的完备体系。其主要运作模式仍以“政府主办、层级联动”,“政府主导、中介运作”,“政府资助、机构主办”,“政府购买、市场运营”的四种为主。(引自厚朴养老咨询联合创始人万仁涛的“详解: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4种运作模式”)

但单纯依靠国家财政解决并不现实,各市场主体必须共同参与进来。那么哪些行业具有先发优势?目前的布局情况如何?

据克而瑞康养研究显示,我国居家养老改革试点初见成效,六大类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初见端倪”。其中包括物企、险资、互联网平台等。

3

其中,物业企业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家也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

据《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碧桂园服务、绿城服务、世茂服务、奥园健康、远洋服务、银城物业等物企,均已延伸服务触角,围绕养老的多样化需求拓展社区生活类增值服务。此外,2023年赢时物业、彩生活服务、和泓物业等头部物企,通过投资入股、与养老服务企业合作等方式探索“物业+养老”业务的消息。

其次,在金融支持和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助力下,险资和互联网平台、科技公司等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也卓有成效。此外,适老化改造企业、家政服务企业、老年食堂等餐饮领域企业都是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不可少的刚性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社区居家养老系统的构建需要覆盖住宅、室外环境、社区配套三个层面的软硬件配套建设,营造良好的老年友好居住氛围是关键。

其中,硬件方面包括新建和改建公共服务设施等;软件方面主要由智能软交换系统和终端通信设备组成。智能软交换系统软件是实现智能化的信息交换平台,终端通信设备实现拨号功能。由通信终端、智能平台、社区服务设施等形成一个完整、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专业的服务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养老专业护理人员匮乏,照护压力大等问题突出。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联合发布《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研究报告》显示,服务机构面临的“服务人才匮乏”、“员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在此情况下,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扩大养老护理员培训与输出,同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以降低人工成本。

据悉,2023年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意味着智慧养老即将跨入“人工智能时代”。

此外,2023年12月31日,民政部、发改委、教育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以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人才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到2035年,支持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行业环境、社会环境持续改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业内人士表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但随着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持续爆发、居家养老空间改造与居家智慧养老平台将进一步提速,社区居家养老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文/崔瑞婷

编辑: 崔瑞婷
关键字: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