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业承压,地区营收增速冷热不均,新里程2024年营收同比下跌2.95%

财经网 2025/04/30
导语

从时间上看,国企医院改制已经结束,医疗机构初步实现专业化整合,但真正做强做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来源:新里程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新里程微信公众号)

4月29日凌晨,新里程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99亿元,同比下降2.95%(调整后);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296.13%(调整后)。

新里程主营医疗服务与医药。分行业来看,2024年新里程医药行业毛利率较高,但营收规模较小。数据显示,2024年医药行业实现营收为7.53亿元,同比下降2.69%;毛利率为49.48%,同比增长5.18个百分点。医疗行业营收毛利率双降,数据显示,期内医疗行业实现营收为30.46亿元,同比下降3.01%;实现毛利率为26.34%,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

新里程作为我国社会资本办医的参与者,近年来在提升护理品质、围绕银发经济推动所属医疗机构变革方面着力布局。新里程表示,公司将统筹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在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时做好医疗可及性,提升患者获得感。

分区域来看,《财经新康养》注意到,2024年新里程不同地区的营收增速冷热不均。

例如,新里程营收规模较大的华东、西南和东北地区增速放缓,营收规模较小的华南、西北和直辖市地区同比增速较高。其中,华北地区营收同比降幅最大,数据显示,2024年华北地区实现营收为0.23亿元,同比下降71.07%。2025年一季度新里程业绩持续承压,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降。

医疗行业营收和毛利率双降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公司华东、西南和东北地区增速放缓的原因有哪些?在华北地区的经营策略将有哪些调整?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净利双降的原因是什么?4月29日,《财经新康养》通过电话和邮箱联系新里程,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2024年新里程医疗行业营收毛利率双降

“医疗+医药”双轮驱动,是新里程当前的发展战略。

2024年,新里程医疗行业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80.17%。在医疗服务方面,新里程表示,公司推进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战略的医疗机构布局,打造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依托、综合总院+专科分院的服务模式,以及“老年医院+老年照护中心”的新型康养模式,聚焦肿瘤、心血管、脑血管、骨科等老龄化疾病。截至2024年末,新里程已在辽宁、河南、江苏、江西、四川、重庆分别成立六大区域医疗中心,拥有3家三级医院、14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共计24家医院。

4月29日,新里程向投资者披露的医疗服务板块具体业务量数据显示,2024年新里程门诊人次329万人次,住院人次25万人次,单床收入约为45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门诊人次82万人次,住院人次超6万人次,一季度单床收入约为1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里程2025年一季度整体业绩承压,期内公司主营收入7.96亿元,同比下降16.49%;归母净利润2565.19万元,同比下降9.35%。从营业成本构成层面来看,医护人员薪酬上升或是医疗服务业务毛利下降的主要原因。

新里程表示,医疗服务原材料主要为药品及医用耗材,医疗服务人工成本主要为医护人员薪酬。数据显示,2024年新里程医疗行业原材料成本为9.29亿元,同比下降5.80%;直接人工成本为8.97亿元,同比上升0.64%。

2024年是新里程三年高质量发展承上启下之年,如何提升医疗服务业利润是业绩增长的重中之重。

对此,4月29日新里程向投资者表示,在提升医疗服务利润率方面,公司将发挥集团化公司优势,采购质优价廉的药品和耗材,同时做好全成本核算,减低医院运营成本,降本增效;优化病种结构,积极推动医院转型,逐步实现内科外科化,大力发展神经内科、心内、肿瘤等介入治疗。同时公司将提高外科精细化水平,提高三、四级手术技术及医院救治疑难重症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总体医疗服务收入;调整费用结构,顺应新的价格立项政策,减少检查检验占比,增加技术性医疗服务收入;大力发展内镜科、中医、康复理疗等低成本学科;发挥社会资本办医优势,提供差异化的特需医疗服务,如高端体检、特需服务等,增加非医保收入。

林杨林:社会资本成为医改的重要力量

尽管提升医疗服务利润面临挑战,但在政策推动下,新里程‌长期通过社会资本参与国企医院改制‌,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7年,国资委等六部委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企办医疗机构移交地方管理、关闭撤销、资源整合、重组改制四条路径,并要求于2018年底完成。但由于进程远比预期缓慢,国资委随后将剥离大限从2018年底延期到2021年,增加三年“缓冲期”。

截至2022年6月,国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525个医疗机构,已完成改革2515个,完成率为99.6%。其中,移交地方政府506个,占20.0%;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整合978个,占38.7%;引入社会资本改制440个,占17.4%;关闭撤销591个,占23.5%。

在上述医疗机构深化改革过程中,以华润医疗、北大医疗、中信资本、新里程、通用环球医疗、宝石花为首的几大企业在这场投资争夺战中各显身手。

据北京新里程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新里程”显示,2017年8月,在山东省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新里程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里程医院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时任新里程医院集团CEO的林杨林表示,社会资本办医迎来最好的时代,社会资本成为医改的重要力量,双方的合作顺应了国家六部委刚刚共同发出《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等趋势。

官网显示,新里程健康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里程健康集团”)在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构建医疗集团、康养集团、医药集团和保险公司的健康产业格局。

新里程健康集团拥有上市公司新里程(SZ002219)、新里程医疗集团、新里程康养集团、独一味医药集团、爱心人寿保险等平台。在全国近20个省份控股管理超过40家二甲以上医院,医疗和康养总床位数达到30000张,床位规模跻身国内前三,员工22000人。

原名为恒康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新里程,系2006年12月由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2022年6月恒康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方式,成为新里程控股股东。

《财经新康养》此前报道显示,新里程控股股东非上市板块有近30家二级以上医院,其中三级医院有7家。2023年医院利润率已经实现7%-8%的水平,2024年全年收入预计超过60亿,医院平均净利率9%左右。

后续资产注入的规划方面,新里程在此前的活动报告中表示,公司后续的资产注入会是常态化和持续性的,公司将充分把握和利用好监管层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东风,在合规性整改完成后积极推进资产注入工作。

围绕银发经济推动所属医疗机构变革

从时间上看,国企医院改制已经结束,医疗机构初步实现专业化整合,但真正做强做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任新里程医院集团CEO、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杨林在国企医院改制方面经验丰富,1981年出生的他曾任北大医疗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EO。

据微信公众号“新里程”有关报道,2018年5月,林杨林曾表示,我国老龄化人群和中产人口数可以在全球国家里排到前五位。人口老龄化与中产阶级群体扩大将催生出‌对高品质护理服务的需求。

林杨林曾指出,对于社会资本办医来说,护理服务的竞争力、质量和满意度的提升,可以让社会资本办医机构迅速产生竞争力。社会资本办医机构的数量是公立医院的1.5倍,而诊疗人次仅仅占20%,社会资本办医机构的诊疗人次只有达到公立医院50%的人次,才能支持机构的投资。林杨林认为,对70%、80%的多发病、常见病患者来说,患者的满意度和客户黏性对于护理服务的依赖性,可能比某一个专家更高。

《财经新康养》注意到,2025年新里程董事会将围绕银发经济,推动所属医疗机构进行系列变革升级。

在2024年年报中,新里程表示,公司通过深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聚焦已初步形成的市(县)级医疗中心,从学科建设、临床技术、科研教学等维度持续深耕。公司以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为抓手,提升区域竞争力,助力这些医疗机构跻身当地前三名,显著增强行业影响力。同时,按照“一个综合总院+多个专科分院”的发展方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通过三级医院等级晋升强化区域医疗中心的技术引领。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新里程将针对肿瘤、心血管等治疗需求大的学科,以及健康管理、康复等预防养老相关领域,设立专业诊疗中心或推动部分机构转型为专科医院,以学科聚焦提升重点科室的收入占比。

此外,新里程创新推出日间手术、快速康复等服务模式,将其打造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此类模式既能帮助机构适应医改与医保控费要求,又能优化患者体验、改善收入结构,从而缓解医保控费与老龄化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

编辑: 于怡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