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户籍学历限制,长期照护师也将在承德市开考,河北省长护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财经网 2025/06/04
导语

继江苏省之后,河北省长期照护师也即将开考。

AI生成图

继江苏省之后,河北省长期照护师也即将开考。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消息,6月4日,河北省发布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公告,定于6月14日在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举行2025年河北省长期照护师(五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以下简称“河北省长期照护师考试”)。

在考生报考条件方面,河北省长期照护师考试没有学历、工龄等方面的限制,凡年满16周岁的劳动者、身心健康、拟从事或正在从事相关长期照护服务工作的人员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加长期照护师培训和考试。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省长期照护师考试对考生同样没有户籍要求,全国各地有意愿成为长期照护师的考生均可报名。同时,其他省份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以方便考生就近参加考试。

长期照护师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生,《财经新康养》注意到,截至2023年,河北省共有5个城市(地区)开展了长护险试点,其中承德市早在2016年便被列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3年河北全省长期护理保险参保1476.62万人,享受待遇7.44万人,基金支出7.07亿元,制度运行平稳。

从河北全省开展长护险看,目前河北省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也一定程度促进了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

长期照护师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生

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被称为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其提供服务的对象是经失能评估达到一定标准的长期失能人员。

据了解,长期失能人员完全或部分丧失了生活能力,可能伴随着吞咽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运动障碍等多种生活困难,大多会伴有慢性疾病。

长期照护师是国家为加强长期护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长期照护职业化发展而专门设立的新型职业工种。

据报道,长期照护师是指运用基本生活照料及护理知识、技能,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场所,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员等人群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功能维护、心理照护等服务的从业人员。

按照新颁布的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长期照护师分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三个等级。

长期照护师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生。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信息,我国长护险制度于2016年启动试点,2020年扩大试点城市范围。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近年来,长护险政策实践在我国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49个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到1.83亿人,享受待遇人数为134.29万人。2023年基金收入为243.63亿元,基金支出为118.56亿元。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数量为8080家,护理服务人员达到30.28万人。

与此同时,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过4200万人,而专业化、高素质的护理服务人员供给严重不足,已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

为加快培养更多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专职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人员,2024年以来,国家医保局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发布了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培训包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实施意见,为长期护理服务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开辟更广阔空间。

首批81名考试合格的长期照护师已持证上岗

我国长护险制度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江苏省积极探索,南通市被纳入国家首批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

经过多年实践,江苏省已实现长护险制度省域全覆盖,参保人员达6270万人,定点长护服务机构达2435家,护理服务从业人员近7万人。

与此同时,江苏省60岁以上失能人员已达94万人,专业化、高素质的长期照护师缺口较大。随着长护险制度的全面推开,长期照护师将成为老龄化社会不可或缺的职业,不仅让“老有所护”更有保障,也为就业市场开辟了新赛道。

为有力保障长护险待遇享受人员获得更优质、更专业的照护服务,有效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助力养老等领域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2025年4月19日,全国首场长期照护师(五级)认定考试在江苏南通举行,首批100名考生参加考试。

《财经新康养》注意到,4月28日,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证书颁发活动在江苏南通举行,首批81名考试合格的从业人员正式持证上岗。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地加快推进长护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长护师培训培养,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提升长期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继江苏省之后,河北省长期照护师也将于6月14日在承德市开考。

在考前准备方面,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显示,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需要参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两项考试均合格后才能获得长期照护师证书。考生可以提前学习长期照护师职业标准、职业培训包和国家统一开发的培训教材备考。

河北承德市是国家首批长护险制度试点城市

近年来,为吸引京津老年人来冀康养,河北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谋划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大型养老基地建设、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上下游产业壮大、配套设施完善、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着力构建“一区(环京24县养老核心区)、一圈(高铁1小时养老服务圈)、三带(燕山、太行山、沿海康养休闲产业带)”养老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初见成效。

与此同时,在省内为助推、带动康养健康服务业发展,让更多参保人享受到改革红利,河北省长护险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河北医疗保障局官网截图

(截图来自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官网)

2024年6月,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在对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588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会议答复”)中表示,2016年河北省承德市列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此外2016年至2019年,邢台市、唐山市、石家庄市部分县和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自行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

2020年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文件,规定未经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同意,各地不得自行扩大试点范围。此后河北省长期护理保险未再新增试点。

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在会议答复中表示,目前国家试点城市承德只覆盖了职工。整体看,承德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低收入人口较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群众个人收入相对较低。如果参照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扩大到居民参保人员,居民基本医保基金无力承担,个人缴费必然会加大居民家庭经济负担,同时地方政府财政补助压力也很大。考虑到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承德将继续做好职工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根据实际逐步实现全民覆盖的制度目标。

在基金可持续性方面,按照国家相关工作安排,目前河北省各试点市大部分是从医保基金划拨一部分用于长护险筹资,对此,河北省医疗保障局表示,有关部分一方面在积极向国家局反映相关情况,建议建立不依赖医保基金的长护险筹资方式。

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

另一方面,河北省医疗保障局也在着手指导唐山等有条件的地方,调整长期护理保险从医保基金筹资的方式,按照互助共济、责任共担原则,构建由政府以及个人共同组成的长护险筹资机制。

编辑: 于怡朗

相关新闻